尤物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大宋好武夫在线阅读 - 第414章 历史的误会

第414章 历史的误会

    如狄咏所言,萧特末刚才真还有最后一点侥幸,希望可以凭借人生经验阅历,拿捏一下二十多岁的狄咏,所以才有这么一出愣头青戏码。

    惯例里,正常里,年轻人,又身居高位,又得大胜,必是心高气傲,必是锋芒毕露……wap..OrG

    如今,也就不侥幸了,让狄咏来说说,说什么?自然是说“分赃”……

    战争,很困难,轻易之下,能避免就避免……辽与宋一样,皆是大国,大国有大国的思考方式。

    就如此时,党项人竟然就这么走了,辽人主要的战略优势,其实没有了。如今,只剩下一道,攻坚。

    那就是拿人命去填,胜负难料,且一定久战,久战对于辽人显然也不利,辽人出征,那也是要粮草供应的,一切太仓促。

    辽人,患了宋病。

    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契丹大辽了,昔日之契丹,游牧渔猎而崛起,后勤补给从来都不是羁绊,有一个词叫作“两脚羊”,这是对俘虏的蔑称,把中原人与异族当做两只脚的羊来鄙夷。

    不仅只是鄙夷,原来的契丹,是真可以把人当羊的,什么意思?就是羊,口粮。

    如今的契丹,特别是那些以往最凶猛最凶悍的契丹,如今,好几代贵族传承,擦屁股都用不了硬厕筹……

    人家如今,也读书,也考进士,也当翰林。

    吃饭,人家也要几菜一汤,有歌有舞,管弦相伴。人家修文物,彬彬不异于中华,人家也愿世世代代生中国,还把这话刻在佛像上。

    人家北枢密院来的精锐,也要吃糜子面,吃馍馍,吃白面烧饼。

    许多故事里,小说话本里,一提到辽人,都是茹毛饮血凶神恶煞,浑身腥膻,说话呜呜喳喳!蛮横不讲理!

    那真是天大的误会!

    皈依者,永远比其他人更加狂热。这本就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“皈依者狂热”。就是说一个外人,在皈依一种文化的时候,就会变得比这个文化原来的人还要狂热。

    (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九十年代,一个中国人,一旦成为了一个美国人,对于美国文化的热爱与虔诚,对于美国社会的维护与认同,往往远远胜过原本的美国人,这就是所谓的皈依者狂热。)

    说到辽国,在艰难开国之际,在上京临潢府,建孔庙,建道观,建寺庙,许多国家机构都没有建好,这些寺庙就已经建好了。

    人家与宋的区别,最多就是天冷多穿一件貂,还不是那种浑身毛皮,而是内衬与衣领上多一些毛皮,如此而已。

    人家立国,比宋还早。人家也不喜欢打仗,人家签订了澶渊之盟后,也高高兴兴过了几十年不谈兵事的日子。

    如果站在辽人的角度上,之前宋辽战争,宋才是侵略者,辽人才是被逼无奈应战的。人家拼命想活成与你一样的样子……人家也觉得自己如今,不异于中华了,你为什么偏偏要大规模北伐?

    要打人家?

    站在辽的角度,甚至可以类比为嫡长之争,有这么一股怨气,你是嫡子,你是中华正统,我契丹是后妈生的,我……我他妈……我命由我不由天,终有一日,十年之期一到,我歪嘴龙王要你们恭迎我回归!

    有没有一种私生子要逆袭家族的玄幻剧情既视感?

    终有一日,龙王回归了,你终于认我这个兄弟了!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,我他妈也是中华正统了。

    宋承认这个兄弟之国,对于辽而言,其实就是他最高追求,他从未想过要灭了宋,从始至终没有过这种野心,翻遍史书,没有一句这种话。

    励志不?

    甚至在当时代宋人的文章诗词里,骂西夏,苏轼要西北望射天狼,岳飞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……

    却真没有这么骂辽国的。

    骂西夏党项,骂金国。但偏偏,宋的文人,特别是澶渊之盟后,还真就不怎么骂辽人了。最多就是念一念燕云十六州……

    说这么多,是要扭转一个历史误会,对辽国的误会,宋人见辽人,并非大汉与匈奴,并未大唐与突厥,也并非宋夏、宋金、宋元,也并非明蒙……

    宋人见辽人,也并非开口就是胡虏,闭口就是野蛮人。更不会见面就喊打喊杀!

    并非后来许多北宋中期后期的故事小说里,一看到辽人,宋人就恨之入骨,恨不得提刀就给砍了。辽人见宋人,更不是那种动不动就要打要杀,也不存在过多的鄙视鄙夷,更多是平等相待,还是带有一点内心自卑而自尊的平等对待。

    打草谷两脚羊的故事,很远很远了,几代人之前的事了,如今的辽国,对于境内的汉人,基本保持一视同仁,民族融合工作也做得极好,这也是许多辽国汉人在辽国朝廷为相为官为将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比如韩姓,可不仅有韩琦这种宋的宰相,也出过韩德让那种辽国的宰相,甚至还当过大辽“摄政王”,实打实的亲王……连辽国皇族权贵忤逆他,他都敢当场把人家脑浆给打出来,一辈子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,死的时候赐“文忠”。

    所以,不能用后来人对于中国的史观、大一统一元史观来看待辽宋之间的关系。

    这才是真实的历史状态。

    归结更深层次的原因,除了文化上的认同之外,也在于双方和平了几十年,也在于几十年前,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
    就如此时狄咏见萧特末,大家哪怕在战阵当面,依旧还有个笑脸相迎。也如萧罗,虽然年轻意气,但在狄咏面前,也并非真是愣头青,内心里也保持着基本的尊重与礼节。

    萧特末要狄咏说,其实就是要狄咏说一说他的“分赃”方案。

    狄咏自然是要说的,但谈价码,那也得有技巧:“萧使,远来一趟,着实辛苦,我这里,别的不多,马匹多,送萧使一万匹马如何?若是萧使不缺马,换成钱,我帮你卖,一百万贯给你卖出去。如此,麾下弟兄们也不白跑一趟……”

    显然,狄咏还有一块阴山脚下的肥沃草原没给。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